为了进一步提升平台账号的安全性,防止因数据泄露导致的配置篡改等风险,我们近期对平台的登录安全策略进行了全面的加固与升级。此次升级的核心在于引入了二次认证机制,该机制能够在账号触发异常登录行为时,要求用户再次进行身份验证,从而有效增强账号的保护力度。
接运营商通知,北京时间 2024-11-06 00:00~06:00 将对报表及日志服务所在机房进行割接维护。在此期间,可能会导致报表查询/下载及日志下载不可用。若您有相关操作需求,请避开此时段进行。
知道创宇云防御平台将于北京时间 2024-11-02 01:00 至 2024-11-02 03:00 进行升级维护。升级时间预计两小时,在此期间,知道创宇云防御平台将暂停访问,若您有需要通过云防御平台进行操作的需求,请避开此时间段,提前或在升级完成后进行处理。
获取最新安全动态
来源:安全内参
截止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发布了「人工智能政策」。一份份政策背后,我们看到了大势、看到了决心。
01北京
《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的指导意见》
政策
目标
到2020年
总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关键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重大原创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标志性成果
培育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企业、生态体系
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经济增长点
任务
创新:理论研究、核心技术、创新平台;
产业:人工智能芯片、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智能终端等;
应用:在制造、农业、物流、军民融合等重点行业的示范应用;
基础:推动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超级计算等建设。
02上海
《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
政策
目标
到2020年
与超大型城市运行相适应的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格局
达到国际主流水平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重点产业集群
创新活跃、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融合生态
到2030年
人工智能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为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发展
发展智能驾驶、机器人、硬件、软件、传感器等产业
创新生态
加快数据开放、支持力度、人才高地、创新活力、产业布局、基础服务等
03天津
《天津市关于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政策
资金
100亿元智能制作财政专项资金
1000亿元科技产业基金
产业
700亿元产业基金,投向智能机器人、智能软硬件、智能传感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智能汽车等智能科技新兴产业
300亿元的子基金群,投向智能制造终端产品、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
人才
支持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设立人工智能学院或研究院。
培养“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
高端人才引进,奖励200万元
领军企业落户,个人奖励100万,企业奖励2000万元
高端人才创业,提供50万元启动资金
技术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创新成果转化、支持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
04重庆
《重庆人工智能专项》
政策
技术
聚焦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感知、人机交互、智能物联网
产业
培育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集成电路、无人机等五大产业
应用示范
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慧能源、智能农业、智能政务、智能城管
研发投入
总投入10亿元以上
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100亿元以上
吸引核心企业、高校、园区等创新实体投入1000亿元以上
创新主体
创新战略联盟10个以上
培育核心骨干企业100家以上
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
创新能力
高端研发平台10个以上(每个平台财政科研资金投入1000万元左右)
培育新型研发机构100个以上
引进培养高端研发人才1000名以上
05浙江
《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政策
目标
到2022年
人工智能总体技术与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并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到2030年
成为全球有影呴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创业高地,若千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产业
培育20家国内有影呴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
形成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500亿元以上
带动相关产业规模5000亿元以上
行业
在制造、交通、金融、医疗、教育和政务等领域应用和推广
建设一批重大应用项目
培育100家应用推广服务型企业
10个以上行业应用试点
10个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县、高新技术园区和特色小镇
人才
布局建设5个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
集聚50名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顶尖科技人才
500名领军型创业人才
1000名高端研发人才
10000名工程技术人才
100000名高技能人才
任务
重点突破核心基础理论和技术瓶颈
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化
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推动人工智能示范应用
培育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型企业
培育引进一批人工智能高端人才
支持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加强重大项目组织实施
加强创新平台布局建设
健全专业公共服务平台
06安徽
《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
政策
目标
到2020年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到2025年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500亿元。
到2030年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0亿元。
做强“一核”
以中国(合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为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核心区。
立足“两地”
依托芜湖和马鞍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面向“多点”
发挥宿州、淮南、蚌埠等地云计算、大数据发展优势。
任务
研发
加强理论和技术、平台、产品创新和研发。
产业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旅游
资金
通过省“三重一创”、制造强省、科技创新等相关政策,加大对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成果转移转化、支撑平台建设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运用“基地+基金”“产业+基金”等模式,完善股权、债权投资体系,支持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工智能企业加快发展。
利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及资本市场融资等多种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人工智能发展。
支持人工智能企业通过融资租赁、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担保贷款、信用保险等方式融资。
发行创新服务券,支持各类智能企业加大投入,购买各类智能服务。
07贵州
《智能贵州发展规划(2017-2020年)》
政策
任务
发展智能制造:
电子/航空发动机/航天/酒业/铝电解/民爆物品/工业装备/制造基地/众创空间/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云/服务转型
发展智慧能源:
建设平台/发展电网/能源生产智能化/能源网络建设/能源消费智能化
其他
旅游智能化/物流智能化/交通运输服务/商贸服务/政府、民主、社会智能化/医疗健康智能化
措施:
发展智能运营业
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链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
打造智能化基础设施(通信网络、物联网、北斗导航、云计算数据中心、市政基础设施)
开发大数据生产要素
打造工业大脑
支持智能应用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
加大财税支持
创新融资机制
加强人才培育
完善法规
08江西
《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发展的若干措施》
政策
主攻领域
人工智能产品
智能制造装备
人工智能和智能装备应用
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服务
重大项目建设
用地:优先安排省预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
资金:扩大省级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规模
(省工信委、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国土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产业集聚
安排1000万元用于公共平台建设。
(省工信委、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培育引进骨干企业
实际到位资本金达到1亿元以上,企业所在地政府给予奖励。
(省商务厅、省工信委、省科技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广应用
到2020年,累计建设1000个智能车间
累计推广应用1万台(套)以上人工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装备。
企业购置国际先进AI装备或者技术,提供5%的补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企业购置本省生产的装备产品,给予10%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省工信委、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研发创新能力
企业生产制造的AI产品,列入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的装备产品,按不超过市场销售价格的3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开拓市场
支持企业并购国内外高端品牌
鼓励有关产业投资基金予以支持
(省工信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大信贷倾斜力度
将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企业纳入“财园信贷通”“科贷通”优先支持对象。
(省政府金融办、人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银监局、省财政厅、省科技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扩大直接融资
设立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子基金引导各类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并购基金等加大对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企业的投资力度。
对成功上市和新三板成功挂牌的企业,省级财政分别给予500万元和50万元的补助,企业所在地政府也应给予适当补助。
(省财政厅、省政府金融办、江西证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大保险支持力度
对列入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的装备产品首批次应用,且按规定投保的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企业,在中央财政给予保费补贴的基础上,差额部分由省级财政补贴。
(江西保监局、省工信委、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税收优惠政策
对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高新技术企业,根据规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委、南昌海关按职责分工负责)
人才引进优惠政策
对引进的“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等,由省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按规定给予项目经费支持。
对相关用人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鼓励高层次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人才通过股权激励、技术成果转让、税后利润提成等多种方式,参与收益分配。
(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09湖南
《长沙市关于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
政策
长沙市将重点支持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图像视频识别、语音识别领域的技术攻关和关键技术转化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在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智能驾驶、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措施
抓住人才
着力引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关键、紧缺技术人才团队,最高可给予1亿元项目支持。
招大引强
着力引进行业内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效应,且研发、生产、制造、服务等资本性支出不低于1亿元的企业或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人工智能企业总部,最高给予实际完成投资额10%的奖励,单户本项累计补助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
加快产业集聚
在长沙高新区、雨花经开区、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打造3个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园区,由园区制定相关政策,对入驻基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企业给予5年租金减免,每年根据企业孵化情况市财政给予基地500万元-1000万元资金补助。
推进融合应用
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在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智能驾驶、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领域提供相关应用服务,每年公开择优评定10-20个应用示范试点项目,最高可给予示范项目200万元奖励。
加强技术研发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支持。
10吉林
《吉林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
政策
目标
到2020年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
到2025年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以上,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到2030年
形成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人工智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
任务
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构建人工智能公共科技创新平台
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
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
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
大力发展智能企业
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创业高地
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牵头单位:省科技厅,相关部门分工负责)
建立财政引导、市场主导的资金支持机制
(牵头单位:省财政厅,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统筹创新资源
(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
建立知识产权体系(责任单位:省知识产权局)
完善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
(牵头单位:省财政厅,配合单位: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加强人工智能的宣传普及
(牵头单位:省委宣传部,配合单位: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11广东
《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2030年)》
政策
目标
到2020年
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业核心规模突破500亿元,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
到2025年
核心规模要突破1500亿元,相关产业规模达1.8万亿元;
到2030年
整个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要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
三核三区多节点
“三核”:广州、深圳和珠海
打造国际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实验区和人才高地
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提升柔性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生产系统集成能力
“三区”:东莞、佛山和惠州
打造全国智能社会应用先导区和创业创新集聚区
推动深度学习、跨媒体感知等应用到工业领域,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
形成人工智能创新集聚区
“五大开放创新平台”建设
腾讯的“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智能无人系统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12江苏
《江苏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政策
任务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平台
加快发展人工智能软件产业
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硬件产业
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服务型企业
措施
夯实发展基础:
加快物联网、北斗导航、IPv6、5G 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培育龙头企业:
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创新
支持企业创新投入
强化共性技术供给
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校、研究院合作
产业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人工智能+制造/交通物流/医疗/无人驾驶/能源电力等
人才
给予引才企业最高 1 亿元配套资助
推广“人才+技术+项目+社会资本”战略合作方式
解决高层次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13黑龙江
《黑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政策
目标
到2020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核心关键技术、支撑平台、创新应用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任务
加强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建设;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化;
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环境
措施
培育创新团队
促进成果转化
壮大优势企业
加强示范应用
14河北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政策
目标
到2020年,大数据与物联网、生物医药健康等10个重点领域主营业务收入超1.7万亿元,带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2%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任务
围绕10个专项行动,组织实施六大工程,建设3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加大省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创业投资机构
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用地供应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全面提高产业对外开放水平
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市场化机制。
建立省、市领导挂点服务企业机制
建立目标考核督导机制
15湖北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政策
目标
力争到2020年,一系列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取得重要突破,在若干重点领域形成国际竞争优势,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进一步深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培育智能产品
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服务机器人
智能无人机
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
视频图像身份识别系统
智能语音交互系统
智能翻译系统
智能家居产品
深化发展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
智能制造新模式
措施
加强组织实施
加大支持力度
鼓励创新创业
加快人才培养
优化发展环境
16辽宁
《关于印发辽宁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
政策
目标
到2020年
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在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6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400亿元。
到2025年
人工智能部分领域的产业基础研究和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取得一批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6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
到2030年
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任务
构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
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体系
突破新一代机器视觉等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
统筹布局工业智能制造管控等人工智能创新平台
培育高端高效智能经济
大力发展新一代工业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新兴产业
加快推进装备制造等产业智能化升级
大力发展智能企业
着力打造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建设安全便捷智能社会
发展智能医疗等便捷高效智能服务;
以智慧城市等为重点,
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
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
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军民双向转化
为提升军工智能化水平提供服务和支撑
构建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
积极推进国家人工智能重大基础设施在我省布局
推进超算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布局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
积极争取国家在辽宁部署实施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
组织实施省重点研发计划
协同推进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技术突破、产品研发和应用示范
措施
强化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财税金融支持
加大对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引导和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及产业化
17福建
《关于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政策
目标
到2020年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智能经济、应用推广与生态体系,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产业集群和人才汇聚的创新示范基地。
到2025年
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得到深度融合和推广应用,部分人工智能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人工智能成为引领福建省产业转型升级和新福建建设的核心动力,建成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示范区。
任务
加强人工智能产业核心技术攻关
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建设
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强化人工智能示范应用
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企业
聚集人工智能创新人才
十个方向的重大工程
实施基础研究
行业大脑
城市大脑
工业智能机器人
海洋智能机器人
居家护理智能机器人
质控机器人
安全智能机器人
自然语言研究创新
智能驾驶泊车等
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政策扶持
优化营商环境
营造创新生态
18河南
《河南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政策
目标
到2020年全省“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智能转型走在全国前列,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努力构建智能制造成为主流、工业互联网广泛覆盖的制造业发展格局,实现智能制造由点状突破向整体提升转变。
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高
智能制造产业规模迅速壮大
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框架形成
任务
实施关键岗位“机器换人”行动
实施生产线智能化改造行动
实施智能车间建设行动
实施智能工厂建设行动
实施智能化示范园区建设行动
实施智能装备产业升级行动
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行动
实施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引育行动
实施智能制造标准引领行动
措施
开展企业分类评价
推行企业诊断服务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
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19广西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
政策
目标
到2020年
产业规模超过3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
到2025年
产业规模超过8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到2030年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50亿元,通过人工智能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任务
提升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
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化
广泛开展人工智能应用与示范
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
加强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一批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
措施
加强统筹协调
加强政策引导
加大财政投入
加强开放合作
20四川
《四川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2)》
政策
目标
力争到2022年
人工智能总体技术与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力争到2030年
形成较为完备的核心技术、关键系统、支撑平台、智能应用的完备产业链和高端产业群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工智能产业成为引领四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
任务
核心技术攻关工程
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智能软硬件技术
重点产品培育工程
智能制造装备/智能机器人/智慧机场/智能无人机/智能家居/智能硬件及产品/智慧安监/智能网联汽车/跨媒体智能处理平台
行业应用示范工程
制造业智能化/智能社会治理/智能交通/智慧医疗及康养/智能物流/智慧文旅/智慧气象/智能商务/智慧农业
企业集群培育工程
孵化一批人工智能创业企业/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发展一批人工智能服务型企业/培育人工智能企业集群
要素支持
加快重大专项组织实施
加强创新平台布局建设
健全专业公共服务平台
培育聚集一批高端人才
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政策支持
推进开放合作
优化发展环境
售前支持
400-161-0866